新闻资讯

合肥规模大的猎头公司分析2023年新材料行业人才供需分析

     发布时间:2023-02-27 09:56:39

新材料产业是战略性基础性产业,是高技术的必争领域,也是高度知识密集型产业,新材料技术的创新突破和新材料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与快速发展的新材料产业对新材料需求相比,我国新材料人才供给还存在总量、结构、区域3大不均衡现象,削弱了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动力。鉴于此,本文剖析了造成新材料产业人才发展不均衡的原因,并从加强顶层设计、完善产业发展生态、激发各类各级主体积极性、推动产教深度融合等角度提出缓解新材料人才供需错配困境的政策建议。

新材料产业人才存在“3大不均衡”

供需不匹配,总量不均衡。“十二五”以来,我国新材料产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从2010年的6500亿元扩大到2020年的5.03万亿元,年均增速超过20%。新材料产业规模的快速扩大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但新材料人才培养是个相对缓慢的过程,现阶段还无法完全满足新材料产业发展需求,新材料产业人才总量存在较大的供需缺口。根据《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2015年我国新材料产业人才总量为600万人;2020年为900万人,人才缺口达到300万人;预计2025年新材料产业人才规模将达到1000万人,人口缺口将扩大到400万人。

产学相脱节,结构不均衡。新材料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产品种类多,生产环节复杂,对各层次、各类型人才需求量较大。目前来看,我国新材料人才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不匹配,体现在3方面:

一是高端尤其是领军人才严重紧缺。我国材料领域科研力量相对较强,高质量科研期刊发表成果数量、专利申请量等科研指标国际排名上均位于世界前列。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统计,2019年我国有8个学科领域高质量国际论文数量排名世界首位,材料科学、工程技术、化学等位列其。相比之下,我国新材料产业起步晚,底子薄,产业人才培养投入不足,产业人才培育体系还未健全,且新材料产业高端尤其是领军人才培养周期相对较长,导致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端人才供给相对不足。以集成电路用材料为例,国内一流高校毕业的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人才从车间工程师到主管,至少需要8~10年时间,目前我国大部分集成电路材料企业的核心人才团队来自台湾、日本、韩国等。

二是技能型人才相对缺乏。目前我国新材料领域的工程技术人才力量相对薄弱,高技能人才特别是在企业一线工作的高技能人才尤为缺乏。智联招聘的数据显示,我国一般企业技术工人求人倍率为1.8左右,新材料企业高技能人才的求人倍率远高于2,通常一个职位五六个月也招不到合适的人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的2021年第3季度全国招聘大于求职“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显示,化工单元操作工、金属材料工程技术人员、金属热处理工、电子材料工程技术人员、塑料制品成型制作工、橡胶制品生产工等比较紧缺。

三是复合型人才、应用型人才较为紧缺。随着跨学科跨领域的技术创新不断增多,新材料与其他学科交叉和相互渗透的发展特征愈发明显,对复合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需求显著增加,例如材料基因工程的发展需要既懂材料又懂大数据、高通量计算等人才,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新生产模式推广需要既懂材料又懂数字化制造技术、绿色技术应用的人才。现阶段,我国相对单一、缺乏灵活性的人才培养模式还无法满足新材料领域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市场需要。

发展差异大,区域不均衡。我国新材料人才在空间布局上存在着区域不均衡问题,且新材料人才区域差距逐步拉大。人才培养和分布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呈现高度正相关关系,我国新材料产业人才分布存在着典型的“东多西少”特征。京津冀地区、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经济总量大、发展速度快、收入水平高、就业机会多,吸引集聚新材料产业人才能力最强,且这些区域汇聚了大量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制造业基础扎实,下游应用市场广阔,各类人才供给充足,有利于新材料复合型、应用型等人才的培养与流动。中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形成了一批初具规模的特色新材料产业基地,但受制于经济发展、交通区位、发展机会等因素,对新材料产业人才特别是中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不强,新材料产业人才相对匮乏。同时,东部发达地区对中西部地区新材料人才有较强的虹吸作用,导致新材料人才分布更加不均衡,进而加剧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进一步形成人才流动中的“马太效应”。


本文标签

猎头职位

热门资讯

咨询热线

咨询热线 15102156868

热门标签

Copyright © 2016 珏佳企业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合肥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8009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