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钟声早已悠扬地回荡在我们的耳畔,这一年,机遇与挑战并存,确定性同不确定性交织。在这波澜壮阔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如何才能从内部的疑虑和他国的围追堵截中脱颖而出?对于这一核心问题,小编深入挖掘了多位专家的前瞻性思考,希望能够为深切关注此领域的朋友们提供一些宝贵的启示。
产业整体向好
在全球以及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繁荣。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的报告,2022年全球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总投资额达到了惊人的1288亿美元。而到了2023年,这个数字预计将增长至1540亿美元,同比增长19.6%。而我国的工信部数据显示,目前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已经达到了5000亿元,企业数量更是超过了4400家。
展望未来,人工智能产业的繁荣将更加璀璨。据沙利文咨询的预测,到2024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达到6158亿美元,而在我国,这一数字将突破7993亿元。人工智能的发展,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全球经济复苏的道路。
新质生产力加快孕育中
2023年,未来产业创新任务揭榜挂帅工作稳步推进,揭榜任务涵盖元宇宙、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通用人工智能4个重点赛道共计52个揭榜题目。展望2024年,通用人工智能各项任务的揭榜单位将按照要求,进一步推动从基础研究、技术创新、产品研制到应用落地的产业化进程,通用人工智能与其他前沿领域的融合创新有望发挥关键作用,孕育催生未来产业新模式、新业态,高水平赋能新型工业化,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大模型赋能垂直行业
在2023年,国产大模型如春笋般涌现,呈现出爆炸性的增长趋势。仅在2023年的前七个月,就有64个大模型惊艳登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年11月,国大模型的大家庭已经拥有188个成员,其中通用大模型27个。令人欣喜的是,超过20个大模型已经获得备案,并且大部分已经开始向全社会提供服务。
基于对2200家人工智能骨干企业的深度剖析,我们发现人工智能已经深入渗透到19个应用领域,如智慧金融、智慧医疗、智能制造和智慧能源等。大模型正在成为前沿领域研究的重要工具,为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完善
2023年,全球主要国家已将人工智能科技人才培养作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点举措,国内各高校围绕核心技术、顶尖人才等方面强化部署,通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新机制构建步伐显著加快。展望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体系将进一步完善。跨学科融合将人工智能基础课程分梯度融入其他专业传统课程体系当中,不同学科视角下探索融合应用是推动人工智能深度赋能产学研用生态体系的关键。
文章转载于网络,仅作分享,不作为商业用途。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咨询热线 15102156868